国家奖学金、智育综测双第一、国家级竞赛银奖、省级金奖、五四红旗团支部书记…… 当这些标签汇聚在一人身上,2022级土木工程专业李嘉祎,用行动诠释了“优秀”的无限可能。从初入大学的迷茫到科研竞赛的“破局者”,从班级管理的“领航员”到实践路上的“追光者”,他的故事,是对新时代青年责任与担当的生动注脚。

人物简介
李嘉祎
中共预备党员
土木(利兹)2022-02班团支部书记
班团联合会主席团成员
大二学年智育成绩排名专业第一、综测成绩排名专业第一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银奖
第十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三等奖
“建行杯”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
2023年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TP)省部级项目负责人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标兵



厚积薄发:在“笨功夫”中打磨成长锋芒
初入大学,面对晦涩的专业知识,李嘉祎选择用“笨功夫”破局。面对听不懂的专业课知识,他选择在图书馆与深夜灯光为伴,将晦涩的理论拆解成可操作的思维导图;当科研项目因模型精度不足被导师叫停时,他带领团队两周内查阅200余篇文献,重构算法框架,最终将数字孪生技术的误差率从12%压缩至3%。竞赛进程卡顿、考试失利的低谷期,他坦言“挫败感从未缺席”,却始终相信“重复的笨功夫里藏着破局的钥匙”——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带领团队以超韧低噪混凝土伸缩装置项目斩获国家级银奖,追平交大土木类竞赛历史最佳成绩。
作为团支部书记,他打破传统团日活动模式:结合专业特色组织“桥梁模型搭建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策划“重走长征路”主题分享会,通过红色故事分享凝聚支部共识,带领支部获评“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在班团联合会,他搭建“团务微课堂”线上平台,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案例研讨和互动问答,让思想引领“活”起来。作为2023级新生导生,他以“过来人”身份设计“大学生存指南”,他用漫画图解选课规则,深夜线上答疑,用温暖陪伴新生成长。他说:“责任感不是头衔赋予的,而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一点点长出来的。”


星河逐梦:以创新为笔绘就科创蓝图
“哪怕梦想看似遥不可及,它也能在至暗时刻为你指明方向。” 李嘉祎的目标清晰而坚定。
在2024年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李嘉祎和团队成员们瞄准传统钢制伸缩装置“噪声大、寿命短”的行业痛点,带领团队历时近1年,创新推出了韧性高、寿命长且能够有效抑制跳车问题的超韧低噪混凝土伸缩装置,最终获得省级金奖、国家级银奖,追平交大本科生土木类产品的最好成绩。
在科研方面,作为省部级SRTP项目负责人,他主持“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桥梁悬臂拼装施工教学模型研制”,推动传统施工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结合,目前项目已顺利结题。
对于李嘉祎来说,收获国家奖学金不仅仅是对他过去一年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的一种激励。“我相信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成就了他的卓越。


躬身实践:用脚步丈量青春担当
课堂之外,李嘉祎将 “知行合一” 刻进行动里。他与团队成员一同前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通过实地调研红色遗迹、采访当地基层党员等方式,领悟伟大长征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李嘉祎个人获评校级“优秀实践队员”,所在队伍获评校级优秀实践队伍。
抗美援朝纪念日观影、新生报到党员示范岗、精勤讲坛、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他抓住每一个在实践中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从专业尖兵到科研先锋,从学生干部到实践榜样,李嘉祎用“不妥协的执着”,在平凡中铸就卓越。正如他所说:“努力的意义不是成功,而是不留遗憾。”愿每一位利兹学子,都能以他为镜,在仰望星空时保持热忱,在脚踏实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星河滚烫,吾辈当往;云程发轫,万里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