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搜索

栗子实践|利兹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十)

2025-08-28
来源:学生支持中心 编辑: 审核人:江久文、刘耀谦

为深入企业一线,搭建校企人才对接桥梁,2025年8月4日-5日,利兹学院“智研雄安,筑城启航”实践队前往河北雄安开展校级“同心育人”校企对接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旨在通过走进雄安、对话企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实际人才需求及新时代城市建设的前沿理念与创新实践,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助力。

图1:参观中铁五局雄忻高铁项目部

8月4日上午,实践队首站探访中铁五局雄忻高铁项目部。作为雄安新区首批标志性项目之一,雄忻高铁项目生动展现了数字化施工管理的前沿应用。在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周露的带领下,队员们实地参观智慧工地指挥中心、BIM技术平台及绿色建造示范区,直观感受“未来之城”的建造智慧,深刻体会科技创新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深远影响。队员们还采访了我校土木工程学院2024届毕业生舒杭润,聆听其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宝贵经验,倾听其从校园到工程一线的职业成长历程。通过与学长的对话,队员们进一步明确了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更深刻地领会到“交通强国”战略下新时代工程人的使命与担当。

图2 参观雄忻高铁项目智慧工地智慧中心

图3 采访我校优秀学长

8月4日下午,实践队来到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及相关工程3标指挥调度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地下高铁枢纽与地上城市空间的立体布局,以及绿色节能、智能交通等创新设计。在数字化指挥调度大厅,巨型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施工数据和三维可视化系统,生动展现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智能化管理。借助精细的实体建模系统,队员们清晰地理解雄安新区核心区“站城一体”的规划理念。

登上观景平台,雄安核心区的建设盛景尽收眼底:远处塔吊如林,近处工程车辆穿梭不息,建设者们正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刷新中国基建新高度。工作人员指着正在施工的高铁站房介绍到:“这里将建成亚洲最大的地下高铁站,采用了多项创新工艺,对于国内地下高铁站房建设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图4:参观指挥调度管理中心

8月5日上午,实践队前往雄安新区金融岛地下隧道项目施工现场。该隧道集交通、管廊、智慧运维于一体,是“未来之城”立体化发展的缩影。同学们穿梭于隧道内部,近距离观察智能监测系统和抗震结构设计。中铁五局技术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预制拼装式施工工艺,结合BIM数字化管理平台,使得工期较传统模式缩短30%,碳排放降低20%。参观过程中,青年工程师们分享了参与雄安建设的初心故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千年大计”背后建设者的坚守与热忱。

图5:隧道内合影

随后,团队前往中铁五局在雄安新区北部学校初中部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在项目部负责人韩永恒的带领下,同学们进入施工核心区。韩永恒讲解了该项目的排水系统设计及工作原理,介绍了全新的抗震结构。他鼓励同学们抓紧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锤炼专业能力,练就过硬本领,为国家基础建设行业注入新血液。

图6:工程部长为实践团队讲解施工工艺

8月5日下午,实践队与项目部负责人开展座谈,围绕人才培养衔接、职业发展路径、核心技能要求、行业前沿趋势及招聘标准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期间,同学们积极提问,就专业学习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企业招聘具体流程等问题与项目负责人交流,负责人一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收获颇丰。

图7: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与实践团队合影

下午5时,活动结束。带队教师李东杰总结:“这次实践不仅拓展了专业知识,更让同学们读懂了新城从‘规划先行’到‘实干筑城’的过程。”实践队员们表示,雄安建设者的拼搏精神深深感染了他们,未来愿以所学投身国家战略,做新时代的“筑梦人”。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拓展了专业知识,了解了企业前沿技术和人才需求,更明确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能更好地制定学习和发展目标。未来,利兹学院将依托校企联动实践平台,持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引导更多学生深入企业学习,深耕专业领域,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分享到: